文章目录
冬季麻疹是怎么回事
1、冬季麻疹是怎么回事
药物过敏有许多可引起该病。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
食物过敏主要是动物性蛋白类食物,如鱼、虾、蟹、牛羊肉、蛋类,某些蔬菜、水果、果仁也可能引起过敏,如菠萝、桃子、山药、腰果等,其次某种香料调味品亦可引起。
吸入过敏如吸入灰尘(灰尘中包含大量的尘螨、微生物、小昆虫、植物及各种纤维碎屑、真菌孢子等)、花粉、动物的皮屑及羽毛、香料、杀虫剂、室内装饰涂料等。这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机会最多,最难以预防,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类病因。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感染因素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2、麻疹的诊断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在口腔颊黏膜处见到麻疹黏膜斑。
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出诊顺序为耳后、颈部,而后躯干,最后遍及四肢手和足。退疹后皮肤脱屑并有色素沉着。2周前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较易做出诊断。早期鼻咽分泌物找多核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有益早期诊断。在出疹后第一天或第二天检测血清麻疹抗体,若阳性即可确诊。
3、麻疹的鉴别
应与猩红热、风疹、幼儿急疹等发热、出诊性疾病鉴别。
冬季麻疹如何预防
隔离传染源:可嘱病人到传染病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在家隔离治疗时应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期延长至出疹后10天。
切断传播途径: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室内湿式扫除,开窗通风使病毒迅速排出室外。麻疹潜伏期为7-21天(10-11天为常见),集体单位应在最后一例病人发病后21天内观察有无新的可疑病例,一旦出现,立即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联系,同时医学观察期从新病例发生时间顺延21天。集体单位发生病例后医学观察期内停止集体活动,减少病毒的传播范围。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对5年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45岁以下无麻疹患病史者,均应尽快应急接种。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冬季麻疹食疗方
香菜汤:香菜适量,将香菜洗净切段,加水煎汤,乘热置患儿鼻旁熏,并同时蘸汤热拭颜面及颈项,可促使麻疹透发。每日1~2次。能驱风通窍。适应于小儿麻疹初期、透发不畅、透而复没。
四味芦根茶:芦根30克,鲜萝卜120克,葱白7个,青橄榄7枚。将上4味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每日1剂。能解毒利咽、消肿化痰。适应于防治麻疹、白喉、流感。
雪梨饮:大甜水梨一个。将甜水梨洗净,去皮、核,切成薄片,用冰镇矿泉水浸泡半日,频频饮服。每日1剂。能滋养阴液。适应于麻疹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