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立春养生的要点
1、注重饮食的调养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春季饮食养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饮食过量、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天发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更旺,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2、穿衣要防寒保暖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季气温反复变化,特别是中老年人代谢功能和调温功能比较差,一旦遭遇“倒春寒”受凉,极易感染疾病。尤其是北方春季多风,是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多发时期,所以应严防感冒,防止肺部感染。
因此,为了对抗倒春寒,不要过早的脱掉冬装。当气温回升较大的时候,也不要过多减衣,应该随身携带外套,尤其是早晚要注意保暖。
3、立春养生要保健防病
立春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健防病。立春后的气候特征是以风气为主令,而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当风邪侵袭人体后,一是侵犯上焦肺,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在人体阳气初生时,温热毒邪也开始活跃,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如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二是病变范围广,风邪善行数变,变化无定,上下窜扰,逆上可直达额顶,犯下可侵腰膝;三是“风胜则动”,凡见肢体运行异常,如抽搐、痉挛、颤抖、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往往责之于风邪致病。
立春的含义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开始的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立春必吃的两道菜
1、虾仁韭菜:
材料:韭菜250克,虾仁30克,鸡蛋1个,食盐、酱油、淀粉、植物油、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虾仁洗净泡开待用;韭菜摘洗净切段;鸡蛋打入碗内,搅拌均匀加入淀粉、麻油调成糊,把虾仁倒入拌匀。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油热后虾仁翻炒,蛋糊凝住虾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盐、淋麻油,搅拌均匀起锅即可。
功效:固肾气、补肾阳、通乳汁。
2、珍珠三鲜汤:
材料:豌豆50克,鸡肉脯50克,西红柿1个,鸡蛋清1个,牛奶25克,淀粉25克,料酒、味精、食盐、高汤、麻油适量。
做法:将鸡肉洗净剁成细泥;5克淀粉用牛奶搅拌;用蛋清;把这三样放在碗内,搅成鸡泥待用。西红柿洗净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备用。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豌豆、西红柿丁,等再次烧开后改小火,把鸡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圆形小丸子,下锅大火将汤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将味精、麻油入锅即成。
功效:补精填髓,温中益气,清热除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