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热或着凉。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3、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小时~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进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三、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工作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防御病菌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多增加户外活动,积极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学习生活环境的良好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经常使用冷水洗脸。
预防建议:
1、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窗,夜晚温度低,冷风侵袭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发作。
2、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延续到秋季,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在季节交替期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节律,早点上床睡觉,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同时多喝水。
3、天气转凉后,人们会食欲大增,在干燥季节多吃些滋阴润肺多酸的食物很好,如银耳、梨、藕、葡萄、苹果等,少吃辛辣食物,适当“贴秋膘”。天气凉快之后,随着体感舒适度的提高,运动的人也多了起来。登山、步行、打太极都是耐寒锻炼的项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4、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人,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带一件外套。“春捂秋冻”之说也要因人而异,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者更要注意保暖。在秋装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舒适、防护和保健等多方面因素。
四、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天气转冷,我们通常会出现运动量减少、体重增加等情况,控制不好还会出现血压升高、血糖不稳等。这些“外因”加上天气变化,血管收缩等“诱因”出现,致使此秋季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中年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极易在这个季节出现突发情况,像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出血、脑血栓等症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