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大便出血的六大依据
1、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成年人便血多是内痔、肛裂、炎性肠病(炎性肠病【译】: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内痔出血男性多见,肛裂出血则多见于年轻妇女和便秘患者。儿童便血多为直肠息肉、肠套叠。家族性息肉病多于青春期发病,多为粘液血便。中老年便血则要排除结直肠恶变及结肠憩室的可能。
2、查明便血原因:不同疾病的便血有其各自的发病特点。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憩室、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病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肠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上述病变的便血一般起病均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
3、分清便血性状:病变部位不同、病种不同,导致的便血情况也不同,临床一定要仔细询问、分析患者主诉的病史,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以重视,以便快速、准确判断病变原因及部位,使检查更有针对性。
4、辨别便血颜色: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色,出血部位多在于上消化道,也就是说,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的可能性居多。血色紫红,混有粘液,并伴有恶臭,应考虑肠道肿瘤,特别是直肠癌的可能。便血呈鲜红色,且成滴状附于大便的表面,那么出血部位大多在肛门或距肛门不远的部位,应考虑痔疮、肛裂、直肠癌的出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由于血液在消化道停留时间短,血色也可以是鲜红的,这一点需要认真鉴别。
吃什么可以治疗大便出血
5、必须辨证: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离不开辨证,而便血的性状、颜色和量是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如《证治汇补》曰:“纯下清血者,风也;色如烟尘者,湿也;色暗者,寒也;鲜红者,热也。”故便血色鲜红,为肠风下血;便血晦暗不鲜,为脏毒;大便下血量多色淡,多为气虚失摄;下血量少、血色深红、便难、腰酸者,属肝肾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