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医学虽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有关黄疸、肋痛、积聚、鼓胀、肝瘟等病症的记载与病毒性肝炎颇为类似。现代中医学认为病毒性肝炎更接近于传统医学记载的“肝瘟”,有关“肝瘟”的记载始于《内经》,明末清初的温病学家吴又可的《瘟病论》中指出“夫瘟病之为病,非风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等与现代医学中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方式相符。故不少医家认为病毒性肝炎的根本原因是感染某种专一的瘟疫毒邪,又兼夹其他邪气,如湿热瘀等相许为患。感受不同的瘟疫邪毒,导致各种不同的病毒性肝炎。
中医学认为:肝属五脏之一,位于肋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疏泄,主筋华爪,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
西医的“肝”则明确是位于上腹部的一个独立器官,具有多种代谢以及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方面的功能;中医的“肝”则是一个系统,除了指与西医相同的肝以外,还包括胆、与肝相关的经脉。肝脉起于足大趾,上行环阴器,过少腹,挟胃,属肝络胆,贯膈,布胁肋,循喉咙,连目系,上巅顶。中医“肝”的生理、病理涵盖面也大于西医的“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