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中晚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结果发表在7月份的《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无症状心肌缺血亦称静息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冠心病患者在有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典型的缺血性st段的改变,超声心动图或核素心肌扫描显示室壁运动异常或缺血性心肌灌注异常等,而无心绞痛或心绞痛等同症状,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形式之一。
心肌缺血普遍存在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bispebjerg等人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普通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预测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年龄在55-75岁之间无心血管病及卒中史的健康人。
结果显示:11.4%的人发生过至少1次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1-40次之间不等,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1-1170分钟不等,平均58分钟。
研究者对77例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了平均5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20.7%的患者死亡或发生心肌梗死,10.4%的患者发生了其他心血管疾病。而在未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中总体发病率为8.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3.0%,意味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总体发病风险增加2.7倍,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7倍。
患病者的无疾病生存率低于健康人
每天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无疾病生存率显著低于健康人,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与心脏病的发生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小编提示:应该对普通人群开展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筛查,以早期诊断实施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