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A、凡是心电图有ST段或T波改变,都是心肌缺血。
心电图上ST-T改变只是非特异性心肌复极异常的共同表现,必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除冠心病外,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包炎等均可出现类似心肌缺血的ST-T改变。另外,低钾、高钾等电解质紊乱、药物(洋地黄、奎尼丁等)、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等也可引起非特异性ST-T改变。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可引起继发性ST-T改变。
B、有心绞痛等不适症状,能吃药尽量吃药,别做手术。
如果出现心绞痛等不适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明确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目前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冠脉造影。如果狭窄程度<50%,或者冠脉病变以痉挛为主,可以积极药物治疗加优化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冠脉狭窄严重,病变支数较多,心肌的供血严重减少,则应该采取积极的介入手术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免病情恶化导致严重后果,如:猝死、严重的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等。
C、关注女性冠心病的特点:症状典型的少,忽视漏诊的多。
冠心病已经成为女性的第一位杀手,美国自1984年以来,女性死于冠心病的比例已高于男性,每年有25000名女性死于冠心病。人们发现无论是急性缺血还是慢性缺血,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上,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除了吸烟、高龄、高血压、高胆固醇水平、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对于女性冠心病来说,还有相对特异的危险因素,如血浆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代谢综合征、低血红蛋白水平(<12g/dl)、绝经等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另外,心理因素也会增加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
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晚,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临床预后差,血运重建治疗死亡率高。对于女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同时需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药物治疗的指导。很多女性住院患者心梗后都伴抑郁症状,成为女性急性心梗后一年死亡率增高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还应加强对抑郁症的治疗。
D、症状出现时间短,说明病还不是很重。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很不容易,冠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逐步加重的过程,仅有当冠脉狭窄程度60-70%以上时才会出现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因此当症状出现,说明疾病已经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了,如果此时还不积极诊治,就会贻误病情,甚至发生心梗、猝死等急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