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秋风起,吃腊味。”一到秋冬季节,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家家户户都开始飘出浓郁的腊味香。腊味是我们饭桌上常见的菜肴。最常见的有腊肠、腊猪肉、腊牛肉、咸鱼、火腿、风肉、板鸭等等。
秋风起,吃腊味。
腊肉本身具有一种很独特的风味,各地的腊味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在四川,腌制腊肉除了放入沙姜、八角等大料外,还多会放花椒,显出特色的花椒香味;在湖南,腊肉则多数用特定的树枝熏制;江浙一带,则可见到独门酱料腌制的腊肉。因此,同是制作腊肉,却有很多方法,风味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地方特色。
此外,用盐腌制腊肉时,肉类进行了一次脱水,因此腊肉吃起来更爽脆,脂肪也显得没那么软而腻。腊肉正是因这种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过,腊味是含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所以,即使腊味再美味,也不能多吃,吃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细节,否则可能引发身体不适哦。
1、腊肉的含盐量较高
100克腊肉含盐量约为2.1克,超过同等重量猪肉含盐平均量的十几倍,而人体每天摄入3克食盐就基本达到生理需要量了。长期大量进食腊肉,很容易造成盐分摄入过多,从而加重或导致血压升高或波动。所以在烹制过程中,应该先用水泡一段时间,减少咸味。
2、腊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
脂肪含量达50%——虽然在腊肉制作过程中,盐使细胞水分减少了,但丝毫没有使脂肪流失,相反却使脂肪的相对含量增加了。不仅如此,胆固醇也“浓缩了”——每100克腊肉含胆固醇123毫克,比猪肉要高50%。毫无疑问,这正是导致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3、不能用腊肉取代新鲜肉食
腊肉在制作过程中,肉中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丧失殆尽,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等。所以,腊肉的营养并不如鲜肉那么高,爱吃腊肉同时也要补充一些鲜肉。
腊味虽好,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以下这些人群就要注意啦!
这些人群吃腊肉要注意
1、“三高”人群慎吃腊味
由于腊味是用盐腌制的,含盐量超过普通肉类的十多倍,水溶性维生素较多丢失,故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来看,不适宜中老年人食用,“三高”人群应尽量少食用。
现在的腊味种类繁多,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和口味,例如广东腊味中有广州腊味、东莞腊味、中山腊味等广式腊味,一般口味以甜居多。“三高”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这种甜式的腊味。
2、肠胃不好少吃咸腊味
除了广式腊味,在商场超市还比较多见湖南腊味、四川腊味等,它们多数是咸的口味。肾功能不好的人、老人和儿童少吃为好。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比如胃寒的人会感觉到口淡,相对喜欢重口味的食物,因此咸的腊味多吃,容易导致高血压等疾病。正常人群肠胃不舒服时期,最好不食用腊味。
为了更美味,有些人在食用腊味时会适当添加花椒。但是花椒性温燥热,和腊味一起食用,容易导致内热,从而出现口舌生疮等症状。因此,阴虚火旺的人也不宜食用。
3、低脂腊味也慎吃
除了传统的腊味,现在市场上出现了玉米、紫菜等宣称是低脂肪的健康腊味。营养师表示,不管添加了何种营养物质,腊味的制作工艺始终是用盐腌制后晾晒,盐分的超标和残留的亚硝酸盐等对身体健康存在不利。
从营养角度来讲,腊味一直没有列入“健康”食品行列,偶尔食用可以,但要适度而止。根据人体每日盐的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导提示不要超过6克来说,如果吃腊味过多,相对摄入盐分过量,会损害身体的健康。
想要健康吃腊味?不妨试试这些方法吧!
1、自制腊味放置2周以上食用
阳光充足、空气干冷的时候,不少家庭都会自制晾晒腊味。有些人为了尝鲜,刚腌制好的腊味就直接上桌食用。营养师介绍,腊味含有亚硝酸盐,其含量在腌制的2周前会有一个高峰值,2周后亚硝酸盐才降低。因此自制腊味最好放置2周以上再食用。
2、蒸腊味吃相对健康
腊味的吃法众多。你喜欢把腊味放进饭锅中煲?隔着水清蒸?或是用芹菜葱花一起炒?还有高温油炸呢?营养专家表示,清蒸的吃法比高温油炸要健康。因为油炸食品经过高温处理,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类物质,容易致癌。而腊味经过油炸后,脂肪含量变得更高,进食容易导致肥胖,也容易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
3、与VC蔬菜搭配吃
吃腊味时,配合着丰富的维生素C高的蔬菜吃会更健康,因为维生素C可以阻断亚硝酸合成亚硝胺。例如,在炒腊味时,加入西芹、荷兰豆,或者加入大蒜等,都是不错的营养菜肴。饭后,还可以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例如鲜枣、猕猴桃、橙子、草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