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美国流行歌手海尔希(Halsey),在登上《滚石》杂志The Hot刊封面时,因为照片上露出了自己的腋毛,遭到了不少网友的痛批,大家觉得她的“腋毛渣”很恶心。
这让我想起汤唯在出演的电影《色戒》中,也是没有刮去腋毛,观众把焦点都聚集在了汤唯的腋下。
导演李安谈到此处,不禁笑道:“连我妈60、70年代的人也没有刮,中国人没有那么多气味,对我来说,腋毛很性感,刮掉很可惜,我很乐意秀出来。”
在某种意义上,脱毛是社会性别控制的一种外在形式,如果放在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的阶段,谁还会在意女性的体毛长短?
可短短不到一个世纪,“无毛身体”成为了时下女性身体的一个标准。
根据2006年英国的一项调查研究,面部长有毛发的女性平均每周要花104分钟来打理这些毛发。
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女性表示自己会隔三差五的照镜子,看看自己脸上的毛发,而有四分之三的女性会不断的边照镜子边用手摆弄那些毛发。
研究发现,面部毛发会影响情绪,40%的人在社交场合会因面部毛发感到不自在,75%的人会因此焦虑到需要就医诊治的严重程度。
这些女性生活质量并不差,但在社交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却不怎么如意,尽管女性长面部毛发属于正常现象,但这些毛发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01、老一代艺术家们对女性体毛的对抗
从古希腊开始,艺术家们就在构建一种标准,光洁无毛的女性身体才是完美的,体毛外露的女性会被贴上“低俗、不雅”的标签。
古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Praxiteles)早在公元前350年创作的《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of Knidos)中,制作了第一个完全裸体的女性雕像羞怯的维纳斯(Venus pudica)。
这位女子手捂私处,普拉克西特利斯想表达的是,不愿让女性阴毛外露。
这个姿态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反复出现在艺术家的杰作里。
在当时,女性的情欲旺盛与否,与体毛多少有很大的关系,人们认为,多毛的女性有难以控制的欲望,狂野,有罪。
相比普拉克西特利斯的思想腐化,前卫派库尔贝则对女性体毛毫不避讳,在他的《波浪中的女人》(The Woman in the Waves)里,画中女子将双臂抬起,用真实的人体自然美抗议世俗对女人的评判标准。
直到1915年,无袖连衣裙成为了时髦单品,女性开始在意腋毛对无袖短裙的不友好。
此时《时尚芭莎》一则以女性无毛的腋窝为特点的广告出现了,脱毛正式流行起来。
吉列公司随即推出首款女性剃毛刀,化解了众多女性的穿衣尴尬,美国仅整个脱毛行业就价值9.9亿美元。
既然说到这里,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体毛。
02、青春男女多毛不是秘密
人们进入青春期后,人体性腺开始发育,随之第二性征会表现明显。
体毛越长越多的问题,主要还是与雄激素有很大关系。
就如男性的面部毛发、躯干及肢端毛发、男女性的阴毛、腋毛的生长,均受雄激素的影响。
在青春期女生因分泌的雌激素刺激垂体,继而刺激肾上腺皮质就会产生雄激素。
众所周知,皮肤是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屏障,皮肤上的毛发也并不是累赘物,而是皮肤及其他器官的一道“保护伞”。
比如鼻腔内的鼻毛,是呼吸系统的第一道“空气净化器”,同时也保护了脆弱的鼻腔黏膜,维持鼻腔内的温度、湿度,以保证鼻子发挥正常的嗅觉等功能。
而许多女性讨厌的腋毛,由于处在腋下大汗腺的位置,能够帮助排汗,同时减少上肢活动时摩擦力对腋窝皮肤造成的伤害。
还有隐私部位的阴毛,则对私密部位具有保护作用,减少衣物或性交时的摩擦力,防止细菌及其他物质的入侵。
至于全身的汗毛,则能帮助皮肤调解体温,寒冷时起到保暖的作用,高温时帮助排汗降温。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了解了体毛,对我们身体是无害的,很多人除去多余体毛,主要是为了视觉美感。
因此体毛会不会越刮越多,成为了女性最为关注的事情。
皮肤的毛囊数量在胚胎发育时期就已确定,并不会因为刮毛而变得更多。
毛发根部的直径通常较粗,顶端较细,每次刮毛后,手指触碰到的不再是细软的毛尖,而是粗黑的毛根,触感和视觉上容易产生毛发越刮越粗,越刮越多的错觉。
许多人在青春期前后,或许有体毛越刮越多的经历,其实是因为体内激素,使得毛囊进一步发育,即使不刮体毛也会越长越多。
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将体毛转化为竞争选择的问题,经外界的推波助澜,使得人类对待体毛的态度上越来越病态,脱毛逐渐成为一种身份、阶层乃至高级种族的象征。
而大众对女性的容貌标准可以上升到一板一眼的境地,瓜子脸、没有赘肉、高鼻梁、A4腰、铅笔腿、还不秃顶。
所有审美条件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长像一样的“人造美人”。
当然,生活在无数双眼睛盯着我们的当下,很少能真正做自己,男人脱毛被称“娘炮”,女性长小胡子会被人耻笑。
但从理性层面讲,很多人明白让女性拔掉身上自然长出的毛发是种固有的女性歧视观念,但是很多自己长了体毛的女性,也无法容忍这些体毛的存在。
如果我们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是为了取悦自己,那么这种改变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