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历史
西汉
一种说法是,历史名酒“枸酱”即为茅台的雏形[来源请求]。西汉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南越(今广州).其间唐蒙得饮名酒“枸酱”,感觉酒味绝美,回到长安后,向蜀商咨询,蜀商说“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夜郎。”于是唐蒙绕道取枸酱酒献汉武帝。汉武帝以“甘美之”赞叹,视为珍奇,当时即为贡品,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清代诗人陈熙晋写道:“尤物移人付酒怀,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
清
茅台镇在清嘉庆、道光年间造酒已初具规模,据《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酿酒的)烧房不下20余家,所费山粮不下两万石”。而且所酿之酒曰“茅台烧”。但古酿造作房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进攻贵州时所毁。
20世纪中期以前
茅台酒真正扬名世界的是在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竣工而举办的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荣誉奖章[1]。传说博览会开始之时,由于中国国力贫弱,中国产品亦没有名气,并没有多少参观者留意茅台这个来自中国,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摊位,后来摊位负责人摔破酒瓶,酒香传遍整个会场,才引起参观者留意,茅台独特的香气一时间惊动全场。但此时评奖已结束,故而最后只被补授荣誉奖章。由此时开始,茅台酒并与法国的干邑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列为世界的三大蒸馏酒。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由于茅台在红军长征时的特殊经历,茅台酒也经常被当做“国礼”被中国领导人赠送给外国领导人。1966年,周恩来视察贵州省时,建议贵州省政府,要求扩大茅台生产,并尝试将茅台酒的生产异地化。1969年,贵州省选定了仁怀、习水和四川古蔺的四个酒厂作为异地茅台试验的生产基地。1975年国务院正式发文指示搞‘异地茅台试验’项目,由国营茅台酒厂的第一任厂长和数十名茅台党员骨干担纲。最后生产出的异地茅台酒演变成现在的习酒、董酒、郎酒和珍酒,这四种异地茅台虽然都是引用了茅台酒厂酒窖中的酒曲、酒坛、粮食作物和生产工艺,甚至当时连技术工人都是要求茅台的原班人马必须服从调配,“下放”至各异地茅台酒厂,但由于当地小气候和微生物种类的差异,使得这四种酒虽然均为酱香,但均和茅台有一定差异性。
改革开放后
茅台酒的酿制技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面上正规专卖店和大卖场渠道销售的大多数都是53°和38°飞天、红星茅台酒,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还生产了面向低端市场的茅台王子酒。然则,另外还有贵州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这一旗下企业,以集体品牌的形式生产各种价格低廉的茅台酒,但多以浓香型为主,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市场。随着茅台酒厂产能扩大,将越来越能够满足一定的国内市场需求,但是从原产地产量极限来说,茅台酒始终将是一种稀缺商品。
21世纪
茅台酒近年来价格不断上涨,2011年贵州茅台向世界奢侈品协会申请“奢侈品资格”引发争议[2]。加之中国大陆屡有国有企业花费巨款购买茅台等名酒的事件被曝光,遂使“茅台”经常与“公款吃喝”、“三公消费”、“腐败”等词语同时出现在热点话题中,成为网民调侃讽刺的对象。目前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国酒”茅台与平民百姓之间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