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之剂 1.小续命汤 小续命汤桂附芎 麻黄参芍杏防风 黄芩防已兼甘草 六经风中此方通 2.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羌独防 芎芷辛芩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甘术 风邪散见可通尝 3.三生饮 三生馀用乌附 /2015-06-02 /
祛寒之剂 1.理中汤 理中汤主理中乡 甘草人参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 或加附子总回阳 2.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 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 悸眩润惕保安康 3.四逆汤 四逆汤中姜附草 三 /2015-06-02 /
祛暑之剂 1.三物香薷饮 三物香薷豆朴先 若云热盛加黄连 或加苓草名五物 利湿祛湿木瓜宣 再加参芪与陈术 兼治内伤十味全 二香合入香苏饮 仍有藿香葛传 2.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参草芪 当归麦 /2015-06-02 /
利湿之剂 1.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 白术泽泻猪茯苓 膀胱化气添官桂 利便消暑烦渴清 除桂名为四苓散 无寒但渴服之灵 猎苓汤除桂与术 加入阿胶滑石停 此为和湿兼泻热 疸黄便闭渴呕宁 2.小半 /2015-06-02 /
润燥之剂 1.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姜桂 麦冬生地大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 虚劳肺痿效如神 2.滋燥养营汤 滋燥养营两地黄 芩甘归芍及艽防 爪枯肤燥兼风秘 火燥金伤血液亡 3.活血润燥生津散 活 /2015-06-02 /
泻火之剂 1.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柏黄芩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斑黄均可使 若云三黄石膏汤 再加麻黄及淡黄 此为伤寒温毒盛 三焦表里相兼治 栀子金花加大黄 润肠泻热真堪倚 /2015-06-02 /
除痰之剂 1.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成 利气调中兼去湿 一切痰饮此方珍 导痰汤内加里枳 顽痰胶固力能训 若加竹茹与枳实 汤名温胆可宁神 润下丸仅陈皮草 利气祛痰妙绝伦 2.涤痰 /2015-06-02 /
收涩之剂 1.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莲须 龙骨蒺藜牡蛎需 莲粉糊丸盐酒下 涩精秘气滑遗无 2.茯菟丸 茯菟丸疗精滑脱 菟苓五味石莲末 酒煮山药为糊丸 亦治强中及消渴 3.治浊固本丸 治浊固本 /2015-06-02 /
杀虫之剂 1.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 人参附子椒姜继 黄连黄柏及当归 温藏安蛔寒厥剂 2.化虫丸 化虫鹤虱及使君 槟榔芜荑苦楝群 白矾胡粉糊丸服 肠胃诸虫永绝氛 增辑 1.集效丸 集效姜附与槟 /2015-06-02 /
痈疡之剂 1.真人活命饮 真人活命金银花 防芷归陈草节加 贝母天花兼乳没 穿山角刺酒煎嘉 一切痈疽能溃散 溃后忌服用毋差 大黄便实可加使 铁器酸物勿沾牙 2.金银花酒 金银花酒加甘草 奇疡恶 /2015-06-02 /
经产之剂 1.妊娠六合汤 海藏妊娠六合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 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 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 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苍术 温毒发斑升翘长 胎 /2015-06-02 /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论十三首 脉证二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 /2015-05-31 /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论一首 脉证十二条 方十一首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 /2015-05-31 /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 /2015-05-31 /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证二条 方六首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病疟,以月一 /2015-05-31 /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 /2015-05-31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 /2015-05-31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 /2015-05-31 /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论二首 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 /2015-05-31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论一首 证一首 方十首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 /2015-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