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香英有些怀念当年在邵阳武冈老家种地的日子。那时候,老夫妻种地,儿子媳妇在外打拼,一家人也过得顺心。一切变故始于2005年,先是丈夫因肝病去世,接着儿子也出了事,儿媳妇离家出走,留下6岁的孙子与1岁多的孙女红红。
两个月后,马香英带着两个孩子来长沙求生。“没读书也可以做。”这就是老人选择擦鞋的最大理由。
擦鞋涨到3块,挣的钱却没太多变化
在老乡的帮助下,她正式“入行”,学会了怎样擦更快,怎样擦更亮。马香英说,刚到长沙时,她是在高桥附近擦鞋,之后搬到了锦泰广场,之后则来到了现在的位置。
擦鞋的市场价格从1块涨到了3块,老人挣的钱却没有太多的变化。她说,顾客多是30多岁的人,老的居民区内多为老人,“不愿意花这个钱”。特别是元旦以来,生意越来越差,每天最多不到20个顾客。1月25日上午,潇湘晨报记者到访时,马香英正在等待第4名顾客。
马王堆街道滩头坪社区书记邹海滨说,马香英的孙女红红已经12岁,上小学六年级,孙子今年17岁,比较自闭,常年呆在网吧。
“(孙子)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说接受能力太差,不爱说话,情绪不太好。”马香英说,2个月前,孙子更是离家,投奔外地的亲戚。
吃包子充饥,在菜市场捡菜叶做饭
擦鞋的微薄收入,很难供养一家人的基本支出。老人说,她早上和中午都吃包子,早上一个,中午吃两个,到下午5点收摊,回家做饭。
马香英和孙子孙女住在附近的出租屋里,潮湿的房间四周摆放着各种废旧的饮料瓶,厨房和厕所则是和其他租户公用的。老人说,冬天她带着两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夏天的时候会添个地铺,给孙子睡。床边有个电暖炉,周边全是灰尘。马香英说,这个炉子是好心人送的,但一直没敢用,“电费太贵了”。多年来,孙子孙女基本没有烤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