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新生儿溶血怎么治疗
1、新生儿溶血的治疗方法
1.1、抗休克,静脉输入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同型新鲜全血以纠正休克,改善肾血流灌注。
1.2、保护肾功能,血压稳定时静脉输注20%甘露醇(0.5——1g/kg)或呋塞米(速尿)40——60mg,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1次,直到血红蛋白尿基本消失为止。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250ml以碱化尿液,促进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
1.3、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1.4、防治DIC。
1.5、如果输入的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时可考虑换血治疗。
1.6、发生少尿、无尿时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2、新生儿溶血病概述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其他如MNS、Kell、Duffy、Kidd等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极为少见。
3、新生儿溶血病因
本病主要是母婴间血型不合而产生同族血型免疫反应的遗传性疾病,胎儿由父母新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侵入母体,产生免疫抗体,通过胎盘绒毛膜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凝集,使之破坏而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和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目前已发现人类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个血型,每个血型系统在遗传上都是独立的。并按孟德尔法则遗传,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以的ABO系统为最多。次为Rh系统,其它如MN、Kell、Duffy系统等血型不合引起的本病较少见。
新生儿溶血病检查项目
1、血常规 如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脐血<13g dl="">6%)、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增高(>10/100个白细胞)等均提示患儿可能存在溶血。
2、血清胆红素 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溶血病患儿生后黄疸逐渐加深,胆红素水平呈动态变化,需每天随访2——3次。
3、定血型 ABO溶血病者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或B型。Rh溶血病者母亲为Rh阴性(D抗原阴性),新生儿为Rh阳性。如母亲为Rh阳性(但C或E抗原阴性,胎儿C或E抗原阳性),婴儿Rh阳性,也可发生抗E、抗C、抗e、抗C引起的溶血病。
4、抗人球蛋白试验(antihuman globulin test) 即Coombs试验,检查特异性血型抗体,可证实患儿红细胞是否被血型抗体致敏,如直接试验阳性说明患儿红细胞已被致敏,再做释放试验阳性,即可诊断。ABO溶血病者需做改良法。
新生儿溶血家庭护理
1、执行新生儿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2.1、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2.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
2.3、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4、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滴速,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兕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
3、合理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4、病情观察: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监测胆红素;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出现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