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老年人下肢怎么测血压
测量下肢血压的具体操作如下:
1、体位:不同的教科书有不同的方法:具体有3种说法:
1-1、病人取平卧位或俯卧。
1-2、病人取仰卧、俯卧或侧卧。
1-3、病人取俯卧或屈膝仰卧位。概况起来有4种卧位: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屈膝仰卧位。其中对俯卧位都一致认可,而对其他卧位有不同的争议。
2、准备:患者休息5分钟以上。俯卧位时不能用力,下肢肌肉放松,裤口宽松。
3、方法:袖带平整缚于大腿下部,气囊纵轴中线压于腘动脉上,下缘距腘4cm处,松紧以伸进1指为易;听诊器胸件置于腘窝中点腘动脉搏动最强的部位,与皮肤紧密接触,以左手固定,勿塞于袖带下。右手挤压气囊,轻轻加压,使水银柱逐渐上升,当达23-25kPa(200mmHg)时放气,放气速度以每秒0.5kPa,使水银柱缓慢下降,中途不能再次打气,以一次为准。正常情况下,同侧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下肢低于上肢血压,见于主动脉缩窄。
老年人为什么要测下肢血压
相信很多测过血压的人都知道,测血压无非就是伸出右臂,免起袖子最好准备。测上臂肱动脉血压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标准血压测量方法,但对于首诊为高血压,以及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测量双侧上肢血压后,还应测量下肢血压。
50岁以上或冠心病的中、高危人群应将测量四肢血压作为常规检查,而健康人也应在测量上肢血压的同时定期增加下肢血压的测量。
近年来,一个与下肢血压密切相关的检查指标——踝臂指数(ABI),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专家的重视,ABI即踝部动脉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国内外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证实,ABI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评估其预后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心血管领域,医学家同样发现ABI反映了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其异常也预示着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风险将会有明显升高。
ABI正常比值应高于1,若低于1,则提示腿部血管有动脉硬化,比值越小,情况越严重。测量时,采用标准仰卧位测量上臂和下肢踝部的收缩压,踝部的血压多测量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足背动脉位于足背偏内侧,胫后动脉位于内踝下方,一般医生测量时多使用多普勒听诊器,这种听诊器可以捕捉到最微弱的动脉搏动,测量值极精确。此项检查无创、准确、简单,病人无痛苦和危险,可准确地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病变,还可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50—70岁的中老年发病较多,目前此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早期发生动脉硬化,要提高警惕,了解“踝臂指数测量”这一有效的早期筛查下肢动脉病的简便方法,从而抓住血管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有效提高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此外生活中,提醒中老年人注意摒弃不良习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如果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凉麻、肢体破溃久治不愈等情况,应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
测量血压的九大注意事项
很多人以为量血压只要随时随地把血压计套上便可以量,其实,如果量血压时方法不正确,得出的结果就会不准确。量血压时,应注意以下九点:
1、确保所选用的血压计是经临床认证的,并定时检查其准确度。水银柱血压计最少每年检查一次,而压表式血压计(又称无液测压计)则最少每年校准两次。自动血压计应先依从生产商指示校准后才使用。
2、确保血压计的压脉带切合个人需要,否则影响量血压的准确度,压脉带的充气囊袋太窄或太短可把血压量高,而充气囊袋太阔或太长则会使所量的度数低于实际的血压。
3、量血压前30分钟不应抽烟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包括茶或咖啡等。
4、不应因怀疑焦虑紧张导致血压上升而将血压度数调低。倘若对应诊时血压数值有怀疑,应再测量作比较。应先休息静坐至少五分钟后再测量,量血压时不应说话或交叉双腿。
5、首次量血压时双臂的血压都要测量,而日后量度时应选用首次量得较高度数的手臂作测量。约有20%病人双臂的血压值会有区别,但若重复测量三次,连续三次双臂的收缩压差距都多于20mmHg或舒张压差距多于10mmHg,可向医生查询再作深入评估。
6、让手肘轻放于桌面上,举起前臂并调整至压脉带和心脏在同一水平线高,可用手支撑前臂。因为手部肌肉收缩可能导致舒张压升高达10%,而压脉带的位置高过心脏水平线会使所量的血压低于实际达10mmHg。
7、因为人体血压整天都在变化,所以应选择在每天同一时间量血压。
8、留意有否“白衣性高血压”现象,即一些人因为面对医护人员时心情紧张,在诊所内测量的血压会偏高。
9、患有心房纤颤的人所量得的血压可靠程度较低,这是由于当心律不规则时血液输出量和血压变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