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补元气,扶正法邪
在气功学理论中,贯穿着“以气为本”的论点,在方法锻炼上,也强调培补元气以固本的指导观点。那么,气功是通过何种机理而实现培补元气这一作用的呢?《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气功培补元气机理的精辟阐述与概括。祖国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体的内因,它概括地反映了人体的机能状态,气功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动静结合的自我锻炼养生法。“精”包括先天肾精和后天水谷之精两部分,二者通过肺心脾诸脏,敷布周身,以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活动的实现。气功对精有着明显的影响和作用,只要练功得法,并持之以恒,对先天精与后天精都有加强充实作用。
男性患者的遗精、早泄、精冷、精稀及女性患者的带下、崩漏、经少、病理性闭经等现象,都属于精的病理范围,这些病理现象,通过练功都可得到程度不同的效果,此即是气功对阴精发挥作用的佐证。消化功能紊乱、营养障碍的患者,通过气功心肾相交之法,肾阳因秘,脾阳得肾而健运,胃阴也得肾水上济而滋润,从而,胃腑和降善于纳腐,脾运有度、精微充脉,临床表现为食欲大振、食量增加。消化腺分泌旺盛、合成代谢加强、营养状态得到改善等等,这都是气功对水谷之精发挥作用的佐证。以上是气功对后天精的作用表现。气功对先天之精也同样具有充益作用。先天之精藏于肾,气功意守丹田命门之法,就是充实精水之术。
先天精依赖于后天精的索养,通过吸抵撮闭锻炼,兼备寡欲持满陶冶,则阴精自然充实而固涩,肾中之精得阴精濡养,则愈加壮益,元精益固、元气自充,这就是“练精化气”的必然趋势。显然,气功益精固水的作用,就是气功培补元气的机转。练功元气充益后,即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这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又能进一步发挥练气化神的作用。神,包括了先天之神和后天识神两种。元神生化于先天之元气,识神生化于后天之精气。元神、识神都来源于物质,又皆反作用于物质。《素问·移精变气论》谈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出了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是气功培补元气的又一重要意义。
2. 调节阴阳
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也证实气功对阴阳平衡的调节性影响是广泛存在的。祖国医学认为,形、精可以转为功能,此乃阳源于阴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当机体功能亢进时,则可使形、精耗伤。气功锻炼入静后,则交感神经兴奋强度减弱,气体代谢降低,高反应状态得以纠正,亢强的功能得以调整,这些都是气功抑阳扶阴作用的具体表现。气功的补阳作用也是极其广泛的根据“肾虚”的理论分型,观察到肾阳虚者,练功后出现的四肢由厥冷变暖,尿酮类固醇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三磷酸腺苷。环腺苷酸含量增加,以及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等变化,都是气功补阳作用的体现。气功调整阴阳动态平衡的作用,是通过“抑亢扶弱”的双调制效应而实现的,此作用并在不同层次水平上表现出来,这就是气功治病、保健的机转所在。
气功有什么好处
气功锻炼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1、练功宜选择环境安静、空气清新而又不直接受风之处。凡遇环境不良,如狂风暴雨、闪电雷鸣,或空气污浊、噪音刺耳等处,均不宜练功。
2、凡饥饿或饱食,或心志不舒、情绪激动时,均不宜练功。以不饥不饱、心平气和时练功较好。
3、练功前宜排尽大小便以及痰液、鼻涕等废物,宽衣松带,摘除眼镜、手表及其它饰物,即须要解除一切束缚肢体、有碍练功的东西。
4、练功须按既定功法的步骤循序渐进,不可朝三暮四,亦不可急于求成,心生浮躁,盲目瞎练,以防出偏。
5、练功过程中出现凉、暖、麻、账、痒、轻、重等反应,皆属于正常现象,即不必惊惧,亦不要刻意追求。
6、练功结束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活动,可休息片刻,或稍做肢体按摩,然后才可以自由活动。
7、练功者平时应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饮食清淡,劳逸适度,节制房事。
8、病患者练功,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有利于身体康复的功法进行锻炼,最好在中医气功师的指导下练功,这样可提高祛病健身效果,不要盲目练功,以免因误练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功法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