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建议,日常生活中切莫忽视慢阻肺的“蛛丝马迹”:如在爬楼梯、遛狗、做家务或者逛街买东西的时候,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等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误区二:从不做肺功能检查
调查显示,在慢阻肺患者中只有6.5%的人,曾经做过肺功能检查,这一比例在农村地区仅为2.4%。
事实上,测定肺功能是一项简单无痛苦的检查,检查者只需按照指令对着肺功能仪吹几口气,就能客观评价气道的阻塞程度。然而,这项检查在我国远不如测血压、测血糖那么普及,普通人群中做过肺功能检测的人数很少。慢阻肺患者往往都是等到出现了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等明显症状后才会到医院求诊,但这时病情一般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钟南山院士建议,45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如吸烟者、反复咳痰气短的人、长期接触粉尘者、有家族病史者更需提高警惕,从40岁开始,就要定期检查肺功能。
误区三:忽视吸烟危害
慢阻肺的发病因素很复杂,比如生活环境、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等,但吸烟及被动吸烟是引发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