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雷丸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雷丸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名称】:
- 雷丸
- 【英文名】:
- OMPHALIA
- 【拼音】:
- Léi Wán
- 【别名】:
- 竹苓、雷实、竹铃芝、雷矢、竹铃子
- 【药材类别】:
- 菌藻类
- 【性味】:
- 苦,寒,有小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咸,微寒,有小毒。
③《纲目》:甘微苦,平。
④《医林纂要》:苦酸咸,寒。
- 【归经】:
- 入胃、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
- 【入药部分】:
- 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
- 【产地和分布】:
-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甘肃、陕西、湖北、河南等地。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陕西。此外,浙江、湖南、广东、安徽、福建等省亦产。
- 【形态特征】:
- 干燥的菌核为球形或不规则的圆块状,大小不等,直径1~2厘米。表面呈紫褐色或灰褐色,全体有稍隆起的网状皱纹。质坚实而重,不易破裂;击开后断面不平坦,粉白色或淡灰黄色,呈颗粒状或粉质。质紧密者为半透明状,可见有半透明与不透明部分交错成纹理。气无,味淡,嚼之初有颗粒样感觉,微带粘液性,久嚼则溶化而无残渣。以个大、饱满、质坚、外紫褐色、内白色、无泥沙者为佳。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粉扑或煎水洗。
- 【注意事项】:
- 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①《别录》:久服令人阴痿。赤者杀人。
②《本草经集注》:荔实、厚朴为之使。恶葛根。
③《药性论》:恶(萹)蓄、(葛)根。芫花为使。
④《医学入门》:久服伤阴,男女同。
⑤《本草汇言》:如病虫积日久,脾胃衰惫者,亦禁用之。
- 【雷丸的功效与作用】:
- 消积,杀虫。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
①《本经》: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
②《别录》: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白虫、寸白自出不止。
③《药性论》:能逐风,主癫痫狂走,杀蛔虫。
④《玉楸药解》:清热疏肝,杀寸白虫,躯风除痫,止小儿汗。
⑤《陕西中药志》:消积杀虫,清热解毒。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胃中热,对绦虫病疗效较显著。
- 【附方】:
- ①下寸白虫:雷丸一味,水浸软去皮,切焙干为末,每有疾者,五更初先食炙肉少许,便以一钱匕药,稀粥调半钱服之。(《经验前方》)
②治三虫:雷丸(炮)一两,芎藭一两。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空腹煎粟米饮调下,日午、近晚各一服。(《圣济总录》雷丸散)
③消疳杀虫:雷丸、使君子(炮,去壳)、鹤虱、榧子肉、槟榔各等分。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饮调下,乳食前。(《杨氏家藏方》雷丸散)
④治小儿风痫,掣疭戴眼,极者日数十发:雷丸、莽草各如鸡子黄大,猪脂一斤。上先煎猪脂去滓,下药,微火上煎七沸,去滓,逐痛处摩之,小儿不知痛处,先摩腹背,乃摩余处五十遍,勿近朋及目,一岁以帛包膏摩微炙身。及治大人贼风。(《普济方》雷丸膏)
⑤治小儿寒热,惊啼不安:雷丸三分,牡蛎三分,黄芩三分,细辛三分,蛇床子一两。上药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分为两度,看冷暖,用,先令浴儿头,勿令水入耳目,次浴背膊,后浴腰以下,浴讫避风,以粉扑之。(《圣惠方》雷丸浴汤)
⑥治少小有热不汗:雷丸四两,粉半斤。捣和下筛,以粉儿身。(《千金方》二物通汗散)
⑦治风瘙皮肤瘾疹疼痛:雷丸,人参、苦参、牛膝(润、浸,切,焙)、白附子(炮)、防风(去叉)、白花蛇(润、浸,去皮、骨,炙)、甘草(炙,锉)各二两,丹参一两半。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圣济总录》)雷丸散)
⑧治牡痔生鼠乳疮:雷丸、鹤虱(炒),白矾灰各一两,皂荚针灰、舶上硫黄(研)各半两。上五味,捣研为散,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以雄黄末为衣;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麝香温酒下。(《圣济总录》雷丸散)
(本文由久久健康养生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