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并且马上就要进入“桑拿天”,面对这高温酷暑,大家该如何注意自我防护呢?专家又给出了哪些建议呢?
热伤风
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区别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并不退热。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就会不好,而且还有一定副作用。
虽然热伤风不是流行性感冒,没有传染性。但是热伤风可以诱发一些疾病的发作,比如慢性气管炎、哮喘等。”专家认为,剧烈运动后暴食冷饮、洗冷水澡将会导致热伤风;空调温度开得太低,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导致热伤风;晚上睡觉贪凉甚至露宿户外都将会导致热伤风。
中暑
在生活中,以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较为多见。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体温不超过37.5℃。轻度中暑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心率增快、脉搏细弱。
高温下,每个人都会感到不舒服,但并非人人都会中暑。中暑大多发生在:年老体弱、有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者以及较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人。
专家提醒到,外出时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行程长短,不要过度疲劳,否则,抗署能力会下降。出门戴上透气、散热及通风性能好的凉帽,打上太阳伞,既可防止中暑,又可预防“日射病”。另外,一定要多喝水,适当补充淡盐水。在室内打开电扇,加速空气对流,但不要直吹身体;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太低。以上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只要加以注意,安然度过盛夏是没问题的。
由于中暑和其他疾病发病的病因不同,故需要区别对待。因此,如果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感到不舒服,应赶紧到荫凉通风处,口服一些防暑药。若症状很快缓解,就可能是中暑;如果不见好转,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应尽快服用心血管药物。假如有人出现晕倒或昏迷,并有不明原因的高热,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送到医院。
皮炎湿疹
夏季皮炎是在夏季持续高温、闷热环境下所发生的以四肢伸侧小丘疹为主的皮肤病。温度高、湿度大时,皮损加重,随天气凉爽症状随之缓解皮疹逐渐消退。
夏季皮炎的预防,首先要避免光敏物质和强日光长时间照射,做好降温措施,同时应选择宽松、棉质衣服。其次,注意保持工作及生活环境的通风,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和干燥。一旦患病要尽可能避开高温而潮湿的环境,严重者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滑石粉或痱子粉等,瘙痒剧烈者,可以口服抗组胺药或口服清热利湿中药。
“情绪中暑”
有关研究显示,在炎热的夏季,普通人群中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就是“心理中暑”,医学心理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这是因为当气温超过35℃,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
进入7月之后,焦虑症的病人是6月同期病人的两倍,估计这与最近的炎热天气有一定关系。
针对“情绪中暑”,则主要靠自我调节。古人说:“调息静心,犹如兆雪在心。”在夏季,我们切不可一味地抱怨天气。正所谓“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
另外,充足的睡眠有助避免“情绪中暑”症状的发生。有研究还表明,情绪烦躁、焦躁不安时,应多吃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如大豆、牛奶、鲜橙、花生、菠菜、栗子、葡萄、鸡肉、土豆、蛋类。
腹泻
高温天气细菌、霉菌易生长繁殖,保存不当的食物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而变质。病从口入,很容易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感染性肠炎”,出现急性腹泻。
首先,提高食品卫生意识,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特别是动物的内脏,可能带有病菌,要与熟食分开。已经烹调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过生食品的碗内。餐具、食物等要做好洗涤消毒工作;
其次,多吃清淡食物,不过最好是少吃隔夜隔餐饭菜。打开的水果,如西瓜等要尽量吃完,不然用保鲜膜封好,放到冰箱保存,但是时间也不要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