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季,很多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喝水总是喝不够,总是感觉口干。其实这是因为夏季炎热的天气,让身体失水,造成体内津液少。因此,夏季养生重在补水保津。
天气越来越热,这时水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专家从水在人体内的生成与输布角度,为我们讲解了水在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的组织细胞由大约25%的固体物质和75%的水组成。许多人常常忽视水在健康中的作用,只有等口渴了才想起喝水,而这时机体却早已处于缺水状态了。那么,水在人体内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津液输布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
专家说,中医将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总称为津液,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与气相对而言,性质属阴,故也有“阴津”、“阴液”之称。津液涵盖范围广泛,主要是指脏腑组织内的液体及其代谢物,包括涕、泪、唾等分泌物以及汗、尿等排泄物。津液遍布周身,在脉内可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在脉外则灌渗于脏腑器官以及组织间隙之中。
津液的生成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运化及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而生成。其生成与脾的运化、胃的受纳腐熟、大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密切相关。
津液的输布主要是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即肾气的温煦蒸化、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和三焦的通利。所以,津液的正常输布是多个脏腑生理功能密切协调、相互配合的结果,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综合体现。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尿液和汗液来完成。除此之外,呼气和粪便也将带走一些水分。因此,津液的排泄主要与肾、肺、脾的生理功能有关。由于尿液是津液排泄的最主要途径,因此肾的功能在津液排泄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津液代谢失常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津液的生成不足或消耗过多,而致津液不足;二是由于津液的运行、输布和排泄障碍,而致体内的津液滞留,形成湿、痰、饮、水等病理产物。
津液不足,是指体内津液在数量上的减少,导致内则脏腑,外则皮肤孔窍缺乏津液,失其濡润滋养,产生一系列干燥失润的病理现象。此多责之燥热之邪,或脏腑之火、五志过极化火灼伤津液;或因久病、精血不足而致津液枯涸;或过用燥热之剂,耗伤阴液所致。
津液的输布障碍,是指液津在全身得不到正常的输布,因而形成津液在体内的环流缓慢,或是津液停滞于体内某一局部,以致湿从内生,或酿为痰,或成饮,或水泛为肿等。其成因甚多,除了外邪因素外,主要与气、血和有关脏腑的功能失调。
你的身体脱水吗
专家说,津液代谢失常多表现为一种脱水状态——不仅饮用水缺少,还包括在水缺损状态下,某些关键代谢物质的短缺与病变,以及组织功能的衰退或丧失。
轻度的脱水症状表现为:咽干口燥,鼻干,皮肤干燥,口渴,便干。
如果体内脱水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是持续加重,会导致体内发生一些物质代谢紊乱,诱发和加重一些疾病,如胃病、口臭、血脂异常、动脉形成粥样硬化、血压增高等疾病,并常伴有面热、面鼻潮红、疲倦、烦躁、睡眠不好、大便干结等。专家认为,结合现代医学,脱水可直接影响六大疾病:便秘、哮喘、过敏、高血压、2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专家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黄疸的治疗,以往多采取限水、限盐、利尿的原则。而治疗效果却往往不佳。原来,腹水患者体内津液分布失常,局部(腹部)水液积聚,而细胞内却处于缺水状态。这不仅要补水,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补盐,以利于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如此,才能消除腹水、黄疸。同样,补水对于哮喘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过敏症等病的治疗也都十分重要。
科学补水保津液
专家认为,温病学家认为,“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故而补水保津在治病和养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每天平均需要1.8升水,直接饮水应达到1.2升以上。
专家教我们按下述方法喝水:每天约8~11杯:起床后喝2杯(约350~400毫升);上午餐后2.5小时喝2杯;中午饭前半小时喝2杯;中餐后2.5小时喝2杯;晚餐前半小时喝2杯;就寝前再喝1杯。而且所喝的水中所含成分对人体内各个器官有着很大影响。
专家提倡人们多进粥食,以汤水代替水。可自制汤饮,如甘寒合咸寒之品:沙参麦冬汤(玉竹、花粉、甘草、桑叶、扁豆)、五汁饮(雪梨、蔗糖、马蹄、芦根、麦冬汁)增液汤、雪梨浆。对于气阴两伤之汗多、气喘、脉微细者,可用生脉散、三才汤(人参、天冬、熟地);暑热气阴两伤脉数无力者,可用清暑益气汤(王孟英方:洋参、石斛、麦冬、西瓜、竹叶、黄连、知母、甘草)、竹叶石膏汤(法夏、人参、麦冬、甘草);阴亏火盛失眠、口渴、脉细数者,可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连梅汤(黄连、乌梅、麦冬、生地、阿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