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夏季中暑的预防与治疗
1、夏季中暑的预防
定时补水: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应以白开水或淡盐温水为主,建议冲泡绿茶或自制绿豆汤、酸梅汤;适当多吃一些应季且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红柿、丝瓜、苦瓜、西瓜、香瓜等。
长夏季节,雨水较多,湿气极盛,所以在预防中暑的同时还要预防湿邪,饮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切忌生冷油腻,建议在粥食中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的中药,亦可用炒大麦、甘草、乌梅等代茶饮。
保证睡眠:夜间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宜贪凉,建议适当午睡,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即可。午后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出门,即便出门也要备好防晒用品,避免烈日暴晒和高温久留,切忌剧烈运动,且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清凉油等。室内工作活动不宜过度依赖空调,避免电风扇直吹人体,切忌大汗淋漓时直接冲冷水澡。
2、夏季中暑的治疗
发生中暑,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避免高强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有条件的要将病人置于空调环境,争取去掉衣物以助散热。神志清楚者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轻者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重者需要至医院诊治,除了监测重要的生命体征外,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降低核心体温是中暑治疗的核心。
中暑高热者要迅速降低核心体温(测量肛温或耳温),争取在半小时左右将核心温度降至39度以下,同时注意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早期发现并处置并发症。
降温措施多主张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将身体(头部除外)浸于4℃水中降温,但这种冷水会让神志清楚者会感到非常不适,也要避免将低温降得过低;或者去除衣物,身上洒上温水,用风扇吹风加强蒸发降温。还有一些其他降温方式,其如冰袋、冰帽、冰毯,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其效果优于上述两种。
3、夏季中暑的表现
中暑有先兆表现,如头痛头昏、口干渴、出汗多、胸闷恶心、四肢酸软无力、四肢发麻、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37.5℃。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轻度中暑表现,如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速、皮肤灼热等,体温达到38℃或以上;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出现晕厥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甚至血压下降、神志模糊、昏迷等。
夏天治疗中暑的常用药
六一散有清暑利湿之功。适用于中暑、胸闷、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呕吐腹泻者。外用还可以治疗暑痱,阴囊湿疹及小儿脓疱疮。
藿香正气类藿香正气类包括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软胶囊等,有清暑利湿、理气和中之功。适用于热伤风、中暑、胃寒腹痛、急性胃肠炎等。
仁丹有祛风健胃、舒气生津、清暑醒神、避秽化浊之功。适用于夏令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胸中烦闷、口渴多饮、头昏脑涨、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
十滴水有清热祛暑、通窍利湿之功。适用于中暑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孕妇忌用。
清凉油有提神醒脑、解毒避秽之功。外搽太阳穴或患处可防治中暑头痛、头昏、伤风感冒、关节疼痛,并可治疗蚊虫叮咬。
夏天预防中暑食疗方
1、翠衣荷叶海蜇汤
材料:西瓜皮500克、鲜荷叶60克、鲜海蜇250克、丝瓜500克、鲜扁豆60克、鲜竹叶芯15克。
做法:鲜扁豆、鲜荷叶、鲜竹叶芯洗净,浸泡20分钟,海蜇、西瓜皮、丝瓜洗净,切为块状。把海蜇、西瓜皮、扁豆、荷叶、鲜竹芯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1个小时,加入丝瓜,煲沸片刻,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
功效:是对付暑湿有效的食疗汤品,还能辅助治疗暑热伤肺之轻症。
2、杂菇苦瓜
把香菇,草菇,蘑菇各2-3只洗净,切片待用。苦瓜一根直剖为四,去子,洗净,斜刀切成薄片,用盐腌渍半小时,沥干盐水。锅中烧水至沸,把苦瓜倒入烫一下,即起锅,沥干水分,拌入盐,糖,味精和麻油,铺在盘底。炒锅入油,把杂菇片翻炒几下,淋入蚝油,加水和糖,勾芡后盛在苦瓜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