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花马珏
在北京大学风花雪月的历史里,马珏恐怕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位“校花”。据吴组缃先生回忆:“上世纪20年代,故都的两所美国气味浓厚的燕京与清华盛行选举‘校花’或‘皇后’。北大没有沾染这一风气,而北大政治系女生马珏却被公认为‘皇后’,名满北京九城,燕京、清华的校花不免‘粉黛无颜色’的愧感。”
马珏出生于1910年,父母都是官费留日学生,因此她是在东京出生的。马珏的父亲马裕藻1913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1年任北大国文系主任,是鲁迅好友。鲁迅很喜欢马珏,曾当面赞她文章好,两人维持了多年的通信。在马珏心目中,鲁迅一直是她的良师益友。
马珏的美貌在当时的北平十分著名,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马裕藻对北大有啥贡献?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个漂亮的女儿。据说马珏在北大读书时,每天收到十几封情书,甚至有装订成本的。
清华校花杨绛
杨绛先生以文学家、翻译家著称于世,但在中学乃至到清华读书时也是追求者众,堪称“校花”级别。
1932年,杨绛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学系研究生,并认识了钱钟书。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身为才子,钱钟书曾经给她写过许多情书,但杨绛爱上他的理由很简单,她觉得钱钟书“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与她的追求一致。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钱钟书的这段自白,是对他们爱情故事的最好概括。2011年,进入百岁之年的杨绛,开始整理自己的作品,闭门谢客,做一个安静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