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以创作《堂?璜》而天下闻名的诗人拜伦,就有这样两撇特别迷人的胡须,就是这样两撇胡须,迷倒了许多女孩,让拜伦生前死后留下风流浪子的艳名。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就像老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位美丽的少妇爱上的那位著名的军官渥伦斯基,也是两撇小胡子,大有男人风度,我们当然不必去评论人物的优劣,只是从外表看,那样的胡子是特别有男人味
说得更近一点,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在他成年以后,就一直留着那部浓黑的胡须,被人形容为隶书的“一”字,而这胡须也就成了鲁迅的标志,他的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形象,与这胡须很有关系,看鲁迅先生的肖像,就觉得他是一个坚强的战士,具有男人的威严,虽然他只有一米五几的个子.
男人味有时需要男人的胡须来装点,剃尽胡须固然让男人显得明快干练,固然让男人显得清爽精致,然而,却无端地让男人少了一份粗犷,少了一份豪迈,少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沧桑,没有胡须的男人,再老都让人觉得不成熟,这就是应了那句老话:“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没有胡须的男人,再强健都会让人觉得少了伟岸之气,没有了那样一种威严。
男人的胡须是男人个性的一种表现,男人与男人在胡须的生长方面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其中有许多遗传的因素,有的人是络腮胡,可以留出像马克思那样的大胡子;
有的人是短须,适合留出两撇迷人的小胡子;有的人是髭须浓密,适合留出一部山羊胡。
这些不同的胡须,可以让男人有不同的个性,有的豪迈,有的清朗,有的睿智,有的深沉,有的热情,有的凝重,有的轻灵,有的风趣。
有时候看看外国人,发现他们常常可以留着各种各样的胡须,这或许是他们那种崇尚个性的社会风气造成的吧,看看那些个外国人,有的二十几岁,就留着一大把胡子了,让人看不出他们的年龄,有时看三毛的男友荷西,总以为他是个五十岁上下的人,可是看看三毛的文章,我们才知道那时他才二三十岁。
我们现代的中国男人的胡须怎么了,为什么都必须剃得像太监一样?剃须刀是很快的,也做得越来越先进,然而,我们剃掉的究竟是什么?中国社会是不是需要没有个性的男人?是不是需要没有血性的男人?是不是需要没有阳刚之气的男人?
男人,有男人味的男人,有时还是留起一点胡须来,就是为此罚点款也值得,当我们还有个性可以张扬的时候,当我们还有激情可以澎湃的时候,当我们还有豪情可以抒发的时候,就留起一点胡须来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