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一位年轻妈妈的求助:三岁的悠悠一直是家里的骄傲,他不但长得乖巧可爱,而且学东西很快,无论是算数还是识字,教一遍就能记住。但让悠悠妈苦恼的是,小悠悠都三岁了还是说不清话,对爸爸妈妈不仅很冷淡,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悠悠还会向父母挥拳相向。经检查,悠悠患上了自闭症。悠悠妈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自己的孩子这样聪明,怎么可能是自闭症呢?
认识自闭症
自闭症又叫做孤独症,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词,当孩子出现拒绝交流、漠视情感、语言障碍等情况时,家长更多考虑的是孩子发育较晚或者是智力或躯体疾病的问题,很少能想到自闭症。由于自闭症患儿从表面看来与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有的甚至还会表现出较强的机械记忆能力甚至超常的智力,给人神童的印象,故即便已被诊断,许多家长仍然难以接受。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自闭症患儿达到了100多万,而且近年还在迅猛增长,一方面是庞大的发病人群,一方面却是极低的知晓率并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关注儿童的健康未来,让他们远离自闭症的威胁势在必行。
如何早期发现自闭症
自闭症的男女患病比例约为3~4:1,患儿一般会在三岁前表现出社交发展、沟通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例如,社交方面,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与人缺乏目光接触,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沟通方面,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日常行为方面,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如果家长亲人能够尽早注意到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而不以“孩子还小,长大自然就好了”或“贵人语迟”之类的借口安慰搪塞自己,尽早诊断,并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较好地回归融入社会。研究认为,自闭症越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效果则越好,6岁之前为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若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下18种行为中的7种,就应怀疑有孤独症倾向,需及时进行专业检测:
对声音没有反映;难于介入同龄人;回绝接受变化;对环境冷漠;鹦鹉学舌;喜欢旋转物品;莫名其妙地发笑;抵抗正常学习方法;奇怪的玩耍方式;动作发展不平衡;对疼痛不敏感;缺乏目光对视;特别依赖某一物品;不明原因的哭闹;特别好动或不动;回绝拥抱;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用动作表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