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对于经络这个名词相比大家是非常熟悉的,特别是有些小说中说打通任督二脉就可以练就神功之类的。那么你真的知道经络是什么吗?现代医学研究下的经络竟然是这样子的!
关于经络的那些“骗局”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之一。据《黄帝内经》记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的真相 现代医学中的经络竟是这样
什么是经络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指的是人体内的通道和联络系统,最早以“脉”的概念出现,后演变为“经脉”与“络脉”等。现行中医教材认为,经络的形态是管道与通路,功能是输送某些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即气与血,也可能包括某些生命信息。数千年来经络一直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黄帝内经》云:“凡刺之理,经脉为始”,并指出针刺的作用是“通其经脉,调其气血”。
经过历代中医不断演绎和推测,认为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四部分组成。经脉是纵行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络脉是纵横交错的分支,循行于体表;经络系统网络今身并分布有众多的腧穴(穴位)。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的联络系统,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联通脏腑、传导物质与信息,从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自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来,经络学说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既找不到具体的形态结构,也无法验证其具体功能。中医界一方面依赖于患者的主观感觉来强调经络的存在,另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寻找经络存在的客观依据。
在人体解剖学的层面上,人类已经进行了数千年的观察,逐步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认识。已经清晰地了解到人体通道联络系统的形态结构,将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区分开来,并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生理功能。在肉眼可见的范围内,人体结构早已被反复审视了数千年;在微观层面上,近几百年人们借助高倍显微镜也对人体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了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认识从模糊的整体观逐渐微观细化,组织学与细胞学也应运而生,甚至直至分子和基因水平。
而中医的经络学说还停留在2000年前的认识水平,如果承认经络就是古人对人体通道联络系统的模糊认识是中医界无法接受的,这会导致中医的针灸、推拿、养生等疗法失去理论依据,甚至导致中医理论的全面崩溃。但是要证明经络的客观存在无疑是难以想象的,虽然几十年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结果不外乎两种,否定经络的存在或者用新的谎言去掩盖最初的谎言。
经络的真相 现代医学中的经络竟是这样
其它传统医学的“经络”
类似于经络的模糊认识不是中医独有的,比中医历史更悠久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的传统医学与中医有许多共性,在阐述人体的机能结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认识都有过相似的表述模式。古人通过对人体结构及生理活动的初步观察,发现人有呼吸过程,体内有血液、尿液、粘液等,认识到人体内有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意识到人体内存在着脉络状的管道系统,负责气体、液体物质,甚至能量和信息的传输和联络。
目前发现的古埃及纸草医书(成书于约公元前1900~前1500年)中,有多部记载了人体的metu系统。由于其发音与汉语的“脉”极为接近,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兴趣和关注,而此时汉字的“脉”还没有造出来。根据纸草医书的描述,metu系统包括血管、肌腱、薄长肌肉、神经、气管、胆管、输尿管等。其功能是传输血、气、黏液、尿液、精液;也有运输和排泄病原体的作用。认为由心脏发出的22条脉管,主宰了人体的生命。
中国最早的关于“脉”的记载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其中脉(此时还没出现经络概念)的起止点与古埃及metu系统的描述基本相同,只是马王堆汉墓帛书时代的经脉仅在体表,而metu可深入到胸腹内脏,直到《黄帝内经》中,经络才与内脏发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