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蛤蚧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蛤蚧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名称】:
- 蛤蚧
- 【英文名】:
- Tokay
- 【拼音】:
- Gé Jiè
- 【别名】:
- 蛤蟹(《日华子本草》),仙蟾(《纲目》),大壁虎(《中药志》),蚧蛇、德多、握儿、石牙(《广西中药志》)。
- 【药材类别】:
- 动物类
- 【性味】:
- 味咸;性平
①《开宝本草》:味咸,平,有小毒。
②《本经逢原》:甘成,温,小毒。
- 【归经】:
- 入肺、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厥阴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 【入药部分】:
- 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 【产地和分布】:
- 多栖息于山岩罅隙或树洞内,也见于人家屋间。比昆虫、小形蜥蜴等为食。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和台湾等。
- 【形态特征】:
- 蛤蚧(拉丁文学名:Gekko gecko)陆栖的爬行动物,全长34厘米。体尾等长。头呈三角形,长大于宽,吻端凸圆。鼻孔近吻端,耳孔椭圆形,其直径为眼径之半;上唇鳞12~14,第一片达鼻孔;吻鳞宽,不达鼻孔;吻鳞后缘有三片较大的鳞。头及背面鳞细小,成多角形,尾鳞不甚规则,近于长方形,排成环状;大而突起的鳞片成行的镶嵌在小鳞片中,行距间约有三排小鳞,分布在躯干部的有10~12纵行左右;在尾部的有6行;尾侧有三对隆起的鳞;胸腹部鳞较大,均匀排列成复瓦状。指、趾间具蹼;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单行劈褶皮瓣,第一指趾不特别短小但无爪,余者末端均具小爪。雄性有20余枚股孔,左右相连;尾基部较粗,肛后囊孔明显。体背为紫灰色,有砖红色及蓝灰色斑点;液浸标本成为深浅相间的横斑,背部约有7~8条;头部、四肢及尾部亦有散在;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7条,色深者宽;腹面近于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研末,1-1.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外感风寒喘嗽忌服。
①《本草经疏》:咳嗽由风寒外邪者不宜用。
②《得配本草》:阴虚火动,风邪喘嗽,二者禁用。
- 【蛤蚧的功效与作用】:
- 益肾补肺;定喘止嗽。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
①《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②《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③《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④《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有功。
⑤《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⑥《本草再新》:温中益肾,固精助阳,通淋,行血。蛤蚧尾能治疝。
- 【附方】:
- ①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一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紫菀一两(去苗、土),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皂荚仁一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圣惠方》蛤蚧丸)
②治肺劳咳嗽:蛤蚧一对(用醋少许涂,炙令亦色),白羊肺一两(分为三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款冬花一分,胡黄连一分。上药除羊肺外,捣细罗为散,先将羊肺一分,于沙盆内细研如膏,以无灰酒一中盏,暖令鱼眼沸,下羊肺,后入药末三钱,搅令匀,令患者卧,去枕,用衣簟腰,仰面徐徐而咽,勿太急。(《圣惠方》蛤蚧散)
③治肺嗽,面浮,四肢浮: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盏,投药一饼,趁热,细细呷之。(《圣济总录》独圣饼)
④蛤蚧一对连尾,涂以蜜、酒,放火上烤脆,研细末,加东北红参等量,共研匀,蜂蜜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一日两次,治咳嗽面浮,老人肺虚咳喘。
⑤蛤蚧焙干10克,党参、山药、麦冬、百合各30克,共研末蜜丸,每服3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治久咳肺痨。
⑥人参蛤蚧酒:蛤蚧一对连尾,放火上烤熟,人参(或红参)10-20克,同浸于2000克米酒中,七日后开始饮用,每日酌量饮20-50毫升。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失眠健忘,阳痿早泄,肺虚咳喘,夜多小便等症。
(本文由久久健康养生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