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细菌导致食物中毒
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升,细菌易繁殖,外出旅游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餐饮业超负荷运行,给疾病的传播造成可乘之机,人群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低热或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水样便),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病情的轻重与摄入的细菌数量以及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故同餐人群可能集体发病。
4、甲肝通过食物传播
一旦进食含有甲型肝炎病毒的食品1个月左右后发病,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从粪便中排除的大量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染,肝区疼痛等,此时肝功异常(转氨酶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单位,胆红素明显升高)、肝脾肿大。
【预防措施】
1、易感人群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以在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每到春季,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都应安排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疫苗、菌苗、类毒素等自动免疫制剂多达30余种,可以成功地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甲肝、霍乱、伤寒等传染病。
2、注意饮食卫生
食物必须保证新鲜干净,鱼、蛋、肉类等食品在食用前必分开;水果、蔬菜食用前务必洗净;集体用餐最好实行分餐制,以减少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机会;讲究社会公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