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反应,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甲福明、降糖片)、苯乙双胍(降糖灵)。
糖苷酶抑制药: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糖类的吸收(就像人为地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糖类(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
噻唑烷二酮: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药,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文迪雅)。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较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
胰岛素: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包括应各种短、中、长效胰岛素。
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糖尿病的最佳疗法
四、糖尿病患者要勤于自我监测:
积极的自我监测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监控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延缓并发症发生。对于血糖监测频率,专家介绍,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应每天监测4~7次,已达到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血脂、眼底、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监测,以便更加准确地掌握自己的健康指标,更好地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