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总是提不起精神来,全身没劲,没有食欲,不想去上学、不想去工作、什么都不想干……心理空落落,负能力却爆棚,懒洋洋的五月病刚走,烦躁的六月病又来了。
一进六月,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斌就会变得异常忙碌。在这个并不宽敞的心理咨询诊室,很多前来做心理咨询的年轻人扎堆拥来。
神情落寞,沮丧消沉,多数还有失眠和食欲不振的不适,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最近比较烦”。张斌形容他们为“空心人”,心里空落落,却负面情绪爆棚。最常做的,就是听这些人吐槽压力、烦恼、疲乏,然后告诉他们解决对策。
本来是莺飞草长、日光正好的大好时节,可为何“我”如此烦躁?烦的还不止是心理,还烦出不少六月病。
烦出来的压力爆棚
烦出来的压力爆棚
连续很多天烦躁不安,看书入目不入脑,有时还恶心想吐,脑袋里嗡嗡响……正上高三紧张备战高考的小白被自己这种状态折磨的快崩溃了。
心急如焚的妈妈带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门诊。“给做个脑部CT,看孩子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了?”该科主任医师郭蓉娟无奈,家长再三坚持,只好做CT检查,但结果显示头颅内一切正常。郭蓉娟给家长宽心,就是心理压力太大,调整放松下,注意观察,如果持续不缓解,再治疗。这样的例子,郭蓉娟已经屡见不鲜。
在中国,全年中大概没有哪个月份如六月这般,承载了太多的选择与重荷,月初时全国高考,月底时大学生毕业签工作,对于青年来说,这些在生命中起着命运转折作用的“关卡”,都赶在了六月。
“就像闯关一样,闯前,压力爆棚,闯过,如释重负。”
这是多数青少年要走的必经之路,但这也并非独有的“中国特色”。在一衣带水的日本,青少年也难逃此“劫”,只是他们的情绪压力,来得更早。
“国内六月虽是初夏,但气温回升很快,很多地区动辄就35-36℃。高温下人体血液循环加快,脑供氧相对减少,而人体新陈代谢增大,可能出现内分泌的紊乱,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正常季节性情绪波动。”
再加上六月,学生面临的升学、就业这些人生大事,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都是事关命运改变的重大里程碑式事件,肩负家族的荣誉、个人命运的把握诸多因素,对于20岁左右的青年来说,想没有压力都难,有的家长比孩子更焦虑。
“越是有压力,越不能烦躁不安乱了阵脚。”张斌建议,“举重若轻”是应对这类心理烦恼的基本原则。不要把压力看得太重,青少年喜欢聚群,那不妨就约上三五好友,通过购物让心情舒畅,一起运动流汗清爽一下,或者和朋友去喝酒舒缓压力,狂野K歌释放压力等都是解压途径。
烦出来的失眠难安
烦出来的失眠难安
没有高考的压力,也没有找工作就业的焦虑,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似乎理应是最舒适一族。然而,过得疲惫不堪的白领们大有人在。他们的烦恼,来自于白天工作消极倦怠,夜晚失眠寝食难安。
“过完五一节,生活工作都不适,吃不好还睡不好,工作也提不起劲儿,每当闹钟响起的时候我都有请假旷工的冲动。”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徐小姐连续找了几次王极盛诉苦。连夜的失眠让她在白天如同梦游般精神恍惚,常常失神出错。
“失眠,还是受心理影响。”王极盛分析,上半年假期比较多,刚过完春节,准备收心工作,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就又接踵而至,加上周六日又多踏春出游,假期中无限欢乐,假期过后,都容易产生这样的倦怠感。
与学生不同,白领们这种情绪倦怠,不是压力大,而是太轻松。“假期的无限放松,让心理一时无法应对紧张的生活,从而引起生理反应,饮食改变、浑身无力,失眠,提不起精神。”王极盛教授说。
这归于闲出来的烦,还有一类,是累出来烦。
“六月年中,面临盘点半年绩效带来的心理压力、加上长期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乏,会使上班族产生心理疲劳,再加上一时的工作调动,无法适应新环境,轻则情绪低落、慵懒倦怠、抵触上班,重则引起身体反应,厌食、头疼、睡眠困难。”郭蓉娟医生说。
这些状况,也多在六月出现,由于同类者众,网友们将此称之为“六月病”。在专家看来,这一说法虽是调侃,但也有一定道理。六月作为春夏之交,在这一特殊时段内,人体确实会随之发生一些生理和心理变化。心理素质不好或者抗压能力差的人容易“中招”。
“而且,此时南方处于多雨湿热季节,精神类疾病和心理不适消极状态可能延续得更长。”郭斌教授说。
对于这类烦恼,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养生教研室胡晓飞教授给开出的处方是,动起来,让身体疲乏改善晚上睡眠。
“多做一点户外运动,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心情也会因此而阳光明媚。”如果希望晚上睡得好,最好是做一些有氧运动,年轻人可以慢跑、打球、游泳、跳绳等,老年人条件允许可以快走、爬山,因为身体一旦运动,大脑就开始释放包括内啡肽等多种不同的欣快神经传递素,这些激素在改善情绪和睡眠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