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面灯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家家户户蒸面灯,点面灯,吃面灯寓意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那面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面灯
面灯也叫由面盏,是用面粉做的灯盏,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面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灯盏十二斗(闰年十三只),盏内放食油点燃,或将面灯放锅中蒸,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的多寡或蒸熟后盏中留水的多少以卜来年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乾隆年间陕西《锥南县志》载牶“正月十五,以荞麦面蒸盏燃灯,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面灯在正月十六落灯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丰年间,山西《澄城县志》载牶“正月十五日蒸荞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目前农村仍有此俗。
元宵节蒸灯就流传了下来,在屋内、庭院等处点燃面灯,里里外外亮亮堂堂,这一晚,大人们对新生活充满了憧憬,孩子们欢欣雀跃,载歌载舞。面灯点过之后,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或者在锅里熥热,或者在火上烤热。如果是用豆面做的可以做菜,点面灯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时刻,而吃面灯又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了。淮北有正月十五蒸面灯的习俗,面灯上分别捏出一到十二个褶子,对应着一年的十二个月,掀锅后,从灯里所蓄的蒸汽水推断月份的旱涝,预测年景。人在三年守孝期间,没有蒸灯的权利,但可以点灯。乡邻们用笼布包三个五个面灯送去,说给孩子点个灯吧。主人答谢。不在于几个面灯的价值,在于人家能想到自己,与自己共同怀念老人。人缘好的能收到数十上百盏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