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73岁时因病而浙,这个寿命放在现在可能稀松平常,但在2400多年前医学极不发达、生产力相当落后的春秋时代,绝对算得上高寿。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孔子说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 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 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 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二、乐观开朗,豁达大度
一天,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乃尔。”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 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如此罢了。孔子还经常启发弟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意思说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君子不忧愁,不畏惧,自己问心无愧,有什么值得忧愁和畏惧的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能产生怨气,要开朗乐观。就是生活困难,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三、起居有节,遵循规律
孔子讨厌白天睡懒觉的人。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他认为晚上睡觉也应做到“寝不言” 孔子在饮食方面有七不吃,即粮食发霉变质不吃,鱼肉腐烂不吃 气味不正不吃 烹调不当不吃 不该吃饭的时候不吃 切割得不好的肉不吃 没有调味的酱醋不吃。这就避免了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多种疾病。
四、心存仁善,慈悲为怀
孔子心地善良,胸怀仁慈,并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五、兴趣广泛,爱好多多
孔子爱好音乐,并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他在齐国听到韶乐章,竟“三月不知肉味”,并谓之曰 “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爱好山水,他说 “仁者乐山,知者乐水。”陶冶性情于山水之中。此外,孔子还常习武,精通射御之术。《吕氏春秋》说 “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可见孔子身强体壮,力大过人,是位文武双全的英杰,也为其长寿打下了健康基础。
总结起来,人们想要长寿健康不仅需要合理的运动、适当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同样是保健养生必不可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