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它常常被患者误以为是痔疮,最后耽误治疗造成严重的后果。它的发病率很高,治疗难度很大,但是今天专家用一个神秘法宝就解决了,这种疾病到底是什么?专家带来的独门绝招又是什么?
病例:65岁的王先生,常年定居在加拿大,十二年前,发现自己出现了“痔疮”,就去看了当地的医生,结果在之后的十年间先后看了10几个医生,一共做了6次手术,但是依然没有把这个所谓的“痔疮”治好,这让他的生活痛苦不堪。2017年他决定回国治疗,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开始他的第7次的手术。而就是给他做第7次手术的中国医生,竟然用了一个自己的独门绝招给他治好了,从此他再没犯过所谓的“痔疮”。 原来王先生患上的这种疾病就是“肛瘘”,肛瘘的发病率并不低,100个人中大约会有3人会得肛瘘,而且极其容易跟痔疮混淆。肛瘘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脓水污染、肛周硬结、恶变危险、影响生活、直肠狭窄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肛瘘呢?
如果我们把直肠到肛门视为人体的“下水道”,那么肛瘘就是在下水道壁上被“腐蚀”而成的非常规“下水口”。
我们的直肠就好比一条马路,正常通过的一些食物残渣都是顺着道路自上而下的走,但是一旦出现脓肿、感染、破溃等情况,就会对肠壁进行腐蚀、侵蚀,时间一长就会多出岔路,而这个岔路的形成,就被称为瘘,这个时候食物残渣、脓液等都会进到这条岔路里。
究竟哪些人容易出现肛周的脓肿、感染和破溃呢?郑主任告诉我们,有三类人群要格外提高警惕。
病例:专家的一位患者,有糖尿病,他在2017年8月突发高烧,感到肛门疼痛,在家测血糖发现达到13点多,于是他马上去医院找到郑主任,郑主任发现他肛门肿得十分严重,通过手术,这位患者已经恢复健康。
这位糖尿病患者患上的就是肛瘘,他们得肛瘘的几率会比一般人大,因为糖尿病患者蛋白合成功能减弱,长期以往,营养不良,抗感染能力低下。
另外患者的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糖原含量也增高,给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易发生化脓性感染、肛周脓肿、疖肿等。而肛周脓肿一定程度上可使血糖应激性升高,使得肛周脓肿愈合速度减缓,慢慢形成肛瘘。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避免肛瘘发生的关键就是控制血糖,只有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增强免疫力,才能大大降低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中老年人本来牙口就不好,咀嚼食物不仔细,经常会误吞枣核、鸡、鸭、鱼骨等异物损伤直肠,这就相当于一个外伤,外伤也会磨损肛周的粘膜,导致脓肿、感染和破溃,最终会引起肛瘘的出现。
病例:一位80多岁老年患者,起病时连续数天高烧,他的体力和神志表达都很微弱了,家属把他送往医院,医生用抗生素也无法控制高热,于是郑主任和各科专家组织了多次会诊,最终才找出这个老人高热的原因竟然是肛瘘。
原来这位老人误食了枣核,引起局部感染,在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他全身感染加重,出现脓毒血症的休克状态,并且伴有意识的丧失。最后郑主任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治疗,让老爷爷脱离了生命危险。
病例:最后这位患者,不抽烟、不喝酒、饮食清淡,生活习惯都挺健康,但是他因为吃了一次不干净的饭菜,连续高烧五天未见好转,肛周还起来一个大包,最后由郑主任诊治痊愈。
其实这位患者患上肛瘘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爱在厕所看杂志,导致上厕所时间过长,最后引发肛周病变。
很多人大便的时候,喜欢带一本书,带个报纸,慢慢看,慢慢蹲,或者现在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喜欢玩手机,一蹲就是二、三十分钟。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时间太长,导致肛门淤血,就容易滋生细菌,易发生化脓性感染等等,最终形成肛瘘。
所以,专家建议大家,上厕所时一定要专心致志去排便,蹲厕时间在5-10分钟之间最佳。
肛瘘和痔疮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 痔疮属于血管性疾病,主要以静脉曲张为主,而肛瘘是感染性疾病,主要是一些原因引起的软组织感染,先形成脓包,之后肛周脓肿,然后慢慢破溃流脓形成肛瘘。
肛瘘和痔疮症状也不同,痔疮的症状主要以便血脱出为主,偶尔伴有疼痛,而肛瘘主要以肿块流脓为主,因分泌物太多引起肛周皮肤病变,会伴有瘙痒。肛瘘包块较硬,而痔疮较软,且肛瘘肿胀时会出现疼痛,但痔疮不发作无疼痛感。肛瘘流血主要是破溃眼出血,痔疮出血为喷射状,情况完全不同。
郑主任带来自己治疗肛瘘的独门绝招竟然是一根丝线,究竟这根丝线有什么神奇的用处?
肛瘘的治疗需要把瘘管彻底敞开,让腐烂的组织流出来,长出新肉。但是在手术中如果用刀切割,会影响到括约肌,术后引起肛门失禁,这时候郑主任就想出一个办法,用丝线代替刀进行切割,大大保留肛门的功能。
发生肛周疼痛,又来不及去医院,家里没有其他药物时,可以用盐和花椒沏成花椒盐水坐浴,就可以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