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食物研究组别中,“零食食品”组别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零食食品”中以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平均为每公斤680微克,远远较第二高含量的薯条多近300微克。
薯片、薯条、饼干等“香口”煎炸小吃,都是经煎、焗、烤及炸等高温处理,过程会产生丙烯酰胺。以一个体重50公斤成人来计算,每天吃约60克薯片,即一包中容量的薯片,便摄取约40.8微克丙烯酰胺,即摄入量为0.816微克,属高摄取量。
除薯条及薯片,谷类早餐亦是香港市民从膳食中摄入丙烯酰胺的重要来源,佔每日总摄取量的14.7%,仅次于“蔬菜及蔬菜制品”。
谷类早餐的平均含有丙烯酰胺,为每公斤160微克。
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可致癌,增加令动物长肿瘤的机会。“若果大量摄入,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但我们比较关注是它致癌的毒性,现有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在动物实验会令动物致癌,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丙烯酰胺列为可能令人类致癌物质。
薯条怎么做才外脆里嫩
含量最高的分别有“金必氏愉快动物薯仔饼”,每千克含丙烯酰胺达2600微克、“卡乐B烧烤味薯片”含1000微克,“四洲高纤麦饼”达九百微克、“肯得基家乡鸡脆薯格”达850微克、“麦当劳中薯条”达520微克。
消委会表示,以120度以上高温烹调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特别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尤其是又薄又脆的食物,因水份少,故表面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含量较高;相反未经烹调、烹调温度较低的食物,所含的丙烯酰胺水准则会很低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