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 1寸。按摩隐白穴具有调经统血,健脾回阳的功效,缓解治疗月经过多、带下、腹胀、便血、多梦等,隐白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隐白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隐白穴名解】
出处:《灵枢·本输》:“隐白者,足大指之端内侧也。”
别名:鬼垒穴,鬼眼穴,阴白穴。
1、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2、鬼垒、鬼眼。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理同隐白名解。
3、阴白穴。阴,地部也。白,气也。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理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经井穴。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隐白穴的功能特性】
穴义: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特异性: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运行规律: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隐白穴位位置图】
隐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隐白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按摩隐白穴的手法】
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足大趾末节两侧,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按摩隐白穴位的作用】
缓解治疗腹胀、泄泻、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癫狂、多梦、惊风等
【按摩隐白穴的功效】
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隐白穴刺灸法】
治法: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刺法:1.浅刺0.1~0.2寸,局部胀痛。2.或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常用于神昏、胸闷咳喘。
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20分钟,用于止血。
【隐白穴位配伍】
1、配三阴交穴、地机穴缓解治疗出血症;
2、配大敦,主治昏厥,中风昏迷;
3、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衄血;
4、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
5、配厉兑,主治梦多。
【隐白穴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趾纤维鞘、(踇)长伸肌腱内侧束。皮肤为(踇)趾背侧与其跖侧骨皮肤移行处,其神经分布为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在趾背筋膜的深面有第1跖骨动脉内侧支,经(踇)长伸肌腱的深面,该动脉至(踇)趾的内侧缘。(踇)长伸肌腱由腓深神经支配。若斜刺,针行于末节趾骨与 (踇)趾纤维鞘终止部之间,该处神经、血管分布丰富,均来自足底内侧神经及血管。
【隐白穴主治疾病】
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临床上治血崩较好。
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痉挛;
2、五官科系统疾病:牙龈出血,鼻出血;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癔病,昏厥;
4、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肠炎;
5、其它:尿血。
【隐白穴的现代研究】
针刺隐白穴在X线下观察,可见胃蠕动减慢。临床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血,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急性胃肠炎,小儿惊厥的治疗。
【隐白穴的临床应用】
狂证
主穴:水沟 大椎 内关 大陵 中冲 丰隆
配穴:痰火扰神者,配内庭、曲池、隐白;火盛伤阴者,配行间、太溪、三阴交;气血瘀滞者,配血海、膈俞、肝俞。
方义:治疗狂证不离清火,泻水沟能清热祛邪,醒脑开窍;大陵为心包经原穴,五行属土,取之为“实则泻其子”之意,中冲为心包经井穴,善于泻热,再与络穴内关相配,清泻心包经,心经之火力着;大椎泻火定神;丰隆健脾化痰。
月经先期
主穴:关元 血海 三阴交
配穴:实热者,配太冲或行间、期门;虚热者,配太溪;气虚者,配足三里、脾俞、气海;月经量多者,配隐白。
方义: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诸穴相配,冲任调和,经血按时而行。
实证崩漏
主穴:关元 三阴交 隐白 公孙
配穴:血热者,配血海;湿热者,配阴陵泉;气郁者,配太冲;血瘀者,配地机。
方义:关元为任脉穴与冲脉、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清泻三经之湿、热、瘀等病邪,又可疏肝理气,邪除则脾可统血;隐白为脾经的井穴,是治疗崩漏的经验穴;公孙通冲脉,二穴配合可通调冲任,固摄经血。
【隐白穴的相关阅读】
艾灸隐白穴治崩漏
脾不统血导致的崩漏,就如同是河堤没有夯实,水大量外溢。而隐白穴是脾经的井穴,河堤的堤土不牢固,只要在河堤的附近种上一些草皮或树木,以木克制土,水不流失,崩漏自然就止住了。
什么是崩漏?崩,就是指大量的流血;漏,就是月经淋漓不尽。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就属于这一范畴。
中医认为,崩漏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气血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或因饮食劳倦,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导致脾虚气弱,中气虚衰,以致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所致。
脾的功能是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血液溢出经脉之外的,但是脾一旦出问题了,失去统摄的能力,就会出现崩漏、血便、血尿、皮肤发青、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来阻止这一问题呢?有,就是艾灸隐白穴,此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脾不统血导致的崩漏,就如同是河堤没有夯实,水大量外溢。而隐白穴是脾经的井穴(五输穴中的一种,井是水的源头,就像源头一样,要一点一点地汇聚,所以井穴位于手指、脚趾的末端,是经气所出的地方),河堤的堤土不牢固,只要在河堤的附近种上一些草皮或树木,以木克制土,水不流失,崩漏自然就止住了。
在我接待的诸多崩漏患者中,有这样一位女性患者,有 40 多岁。最近一段时间,她每次的月经量都比较多,而且来势也很迅猛。她说,自己现在这个情况已经持续了十多天了,经血的颜色比较淡。我告诉她先去医院做一下身体检查,看看有没有其他病变,如子宫肌瘤等。检查的结果是没有其他病变,只是崩漏,可是她又不想吃药。后来,我为其细细把脉,进而选择为其进行
艾灸隐白穴的方法来治疗,针灸了一段时间后,她的问题就解决了。当然,在临床上,我们要辨证论治,证药相符,方可奏效。如果你的病情并不是太急,且又不方便去医院治疗时,可以参照此法。疗效不理想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辨证论治,以免误治失治。此外,
当患者出血量较大,病情危急时,也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那么,隐白穴在哪儿呢?它在我们大脚趾内侧的趾甲旁。取穴时,正坐垂足,在脚大趾指甲内侧缘和基底部分别画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即是此穴。
我们在进行艾灸时,先将准备好的艾条的一头点燃,然后悬于一侧隐白穴上1 厘米处,每次熏灸20 分钟左右,直至隐白穴周围皮肤转红有热感为止。先灸一侧穴位,然后再灸另一侧穴位,每天灸3~ 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 天,使疗效更为巩固。
——摘自《向脾胃要健康》
温馨提示:以上【穴位养生】的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隐白穴,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