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饮食智慧—2》 关键词:黄帝内经、阳虚、寒邪、血管
专家: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副院长
人体的阳气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天气温低,万物凋敝,阳气活动迟缓,内收封藏。此时,天气虽冷,但人们更加注重防寒保暖,不爱贪凉,阳气反而不易为寒邪所伤。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如空调温度过低、饮食寒冷等。敬请继续收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副院长贺娟为您主讲的《黄帝内经的饮食智慧—2》。获取更多内容咨询请点击: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
尤其需要注意,很多人都有早上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但长期如此,有可能造成体质的阳虚。在《黄帝内经》上记载:『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句话说明人体的阳气在一天当中有一个升降规律。太阳升起,我们起床清醒后,人体的阳气就到体表开始升发,这个时候是人体阳气最多的时候。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喝一杯凉水,就把刚要往外升发的阳气浇灭了。专家建议可以在起床活动一会以后,喝一杯常温的水,或者温水,来保护阳气。
此外,夏季寒邪还是慢慢累积病根的过程。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很多在秋天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烧,大多是由于夏季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不仅如此,寒邪还可能累积在身体中,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也可能让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严重。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